抗折抗壓試驗機的測力傳感器與控制系統是其實現精準力學測試的核心,其原理融合了材料力學、電子工程與自動化控制技術,以下從測力傳感器的工作機制與控制系統的閉環邏輯展開解析:
測力傳感器:力學信號的“電轉化器”
測力傳感器通常采用電阻應變片式設計,其核心結構為彈性體與應變片的組合。當試樣受壓或受彎時,壓力通過壓頭傳遞至傳感器彈性體(如高強度合金鋼),使其發生微米級形變。粘貼在彈性體表面的應變片(金屬箔或半導體材料)隨之變形,導致其電阻值變化(金屬應變片電阻變化率約0.1%-0.5%)。通過惠斯通電橋電路將電阻變化轉化為電壓信號,經放大器放大后,電壓值與壓力值呈線性關系(如1V對應10kN壓力)。例如,在水泥抗折試驗中,傳感器可實時捕捉試樣從彈性變形到斷裂全過程的壓力波動,精度達0.05級,確保數據可靠性。
控制系統:測試過程的“智能大腦”
控制系統由硬件(比例閥、步進電機、數據采集卡)與軟件(PID算法、測試界面)協同構成,實現“加載-測量-分析”的閉環控制:
參數設定:用戶通過軟件輸入加載速度(如0.5mm/min)、目標載荷(如300kN)等參數,系統將指令轉化為電信號。
動態加載:比例閥根據電信號調節液壓油流量,驅動活塞勻速下壓;電動絲杠機型則通過伺服電機控制橫梁位移,確保加載速率穩定(波動<±0.1%)。
實時反饋:傳感器將壓力信號傳輸至數據采集卡,經A/D轉換后,軟件生成壓力-時間曲線,并自動計算抗壓強度(最大載荷/試樣橫截面積)、彈性模量等參數。
安全保護:當壓力超過設定值或試樣斷裂時,系統立即觸發急停,避免設備損壞。例如,在金屬材料拉伸試驗中,若屈服強度超過材料標準值,系統會自動保存數據并停止測試。
技術協同:從“機械力”到“數據鏈”的轉化
測力傳感器與控制系統的協同工作,使試驗機能夠模擬材料在實際工況下的受力場景。例如,在混凝土抗壓試驗中,傳感器以1000Hz頻率采集數據,控制系統同步調節加載速度,確保試樣在均勻壓力下破壞,最終輸出符合GB/T50081標準的測試報告。這種“感知-響應-分析”的閉環邏輯,不僅提升了測試效率(單次試驗時間縮短至5分鐘內),更通過數字化手段為材料研發、質量控制提供了科學依據。